17歲進工廠當工人,20歲當上車間主任、一年帶團隊創造上億元產值,自己月收入超兩萬元,24歲已經當上廠長。曾經高考失利的張健,用7年的努力演繹出“汗水改變人生”。
  裝配的設備被稱作“藝術品”
  2007年是張健人生難忘的一段。那年高考失利,張健看到同學們紛紛進入大學校園,而17歲的他則作出決定,進工廠學手藝。他應聘進入東湖開發區盛隆電氣集團,成為生產線上的一名普通操作工。
  枯燥的裝配流水線,與正值青春、陽光這些詞彙格格不入,但入職後不久的一次職工會議讓張健改變了想法。當時集團董事長謝元德與年輕職工談心說:“不止社會的大學可以學習,盛隆也是一所大學,這裡只要相信實幹有實惠,老實人絕不會吃虧。”張健想:“除了肯流汗、肯吃苦,我還有什麼優勢?如果再不踏實幹,以後還有什麼希望!”
  張健的工作是裝配工,其工作千篇一律,長期的重覆容易讓人麻木、疲勞。但張健不這樣想,在他眼裡,裝配一個配電櫃就像是創造一個“新生命”,櫃體內所有的元器件就像是一個人的五臟六腑,幾百根電線如人的血管連接著各個器官,連接電線時如果出現任何差錯,這個“新生命”就會先天不足。
  為了把設備裝配得更好,張健每天“纏著”老師傅虛心請教,在工廠圖書館里找來電氣圖集研究,並結合實物鑽研。在剛進廠的兩年裡,他幾乎沒有休息過,所有的休息時間都用來練手藝。市面上的很多電氣設備外面看著光鮮,但打開蓋板裡面幾百根電線紛亂纏繞。而張健裝配的設備,一根根線路條理分明,排列得整整齊齊。
  靠著這種對工藝近乎執著地認真,張健用兩年時間成了車間的技術“大牛”。經過他手裝配的電氣設備,被工友們稱為“藝術品”。而他也獲得一個外號——“電氣美容師”。
  “小主任”技術好、肯流汗
  2010年1月,恰逢工廠四車間招聘車間主任,剛滿20歲的張健憑藉完美的工藝製作和踏實肯乾的作風,競得四車間主任一職。
  當時車間有50多名工人,既有在工廠工作了幾十年的老工人,也有不少大學生。一個毛頭小伙子當領導,能“鎮得住”場面嗎?張健的底氣就是——踏實幹、肯流汗。當了車間主任後,張健幾乎24小時泡在車間,每個工序都一跟到底。
  漸漸地,車間老師傅們發現,這個“小主任”技術比擁有幾十年經驗的他們還要精湛,一些大家平時沒有發現的小瑕疵,在他眼裡卻無處遁形。車間里的信條很簡單,技術好、肯流汗,大家就認可。
  在張健的帶領下,四車間創造的產值年年攀高。2013年,四車間創造了年產值1.3億元的紀錄,榮獲武漢市總工會授予的“工人先鋒號”。車間工人人平月薪比其他車間工人高出1000元。張健自己月月薪酬過萬,最高時一個月拿到2萬多元。就在“五一”前夕,24歲的張健被集團任命為第三工廠廠長。
  張健說:“上大學可以用知識改變命運,但我沒機會走這條路,所以我決定用汗水改變命運,這條路只要肯付出,也一定能走通。現在我們盛隆集團董事長謝元德已經承諾,生產系統所有員工工資會再上漲20%,我相信只要繼續這麼幹下去,老實人不會吃虧,實幹者一定會得到更大實惠。”
  在工作中學習目標更明確
  昨天正值“五一”勞動節,整年主動加班的張健終於給自己放了個假,接受了記者的採訪。
  記者:你沒有考上大學,現在卻拿著高薪,當上一個廠子的領導,過去的同學有沒有羡慕你?
  張健:很多同學這麼說過,包括一些上了大學的同學,說他們拿不到這麼高工資。但我覺得沒什麼,我只是一直用心地乾,靠自己的努力讓自己和家人每天過得踏實,其它東西都是自然而然的。
  記者:高考落榜來到武漢進工廠打工,有失落感嗎?
  張健:當時在棗陽老家廣播里聽到盛隆招工,就一個人跑來了。剛進工廠什麼都比別人慢,計件工資一個月只能拿幾百塊,一個人在武漢特別心酸。但當時覺得,這是唯一一條路,我必須走下去,而且別人能拿到這麼多計件工資,我也一定行。那段時間里,白班工人下班了,我主動跟著夜班班組加班,在車間里練手藝到十一二點。”
  記者:現在事業很成功,你覺得還有什麼缺憾嗎?
  張健:要說缺憾,就是現在越來越感到文化知識的不足,但我並不想到大學深造,我覺得在工作中學習,目標更明確、實用性更強。
  記者匡志達 通訊員馮書祺 邢文旭  (原標題:高考落榜生7年從工人做到廠長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m64qmdpd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